在原西藏登山队队长桑珠的记忆中,1975年攀登珠穆朗玛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组成的是男女混合登山队,队员中有男有女,有藏族有汉族。”
“那时候,很多登山装备国内都没有,我们连氧气瓶也生产不了。”桑珠介绍说,他们当时使用的很多专用装备,如氧气瓶、登山绳索、8000米以上使用的瓦斯罐等,都是从登山运动较发达的法国和前苏联进口来的。
1975年5月,历经两次突击失败,中国登山队队员索南罗布临危受命,担任突击队党支部书记兼队长。攀登至7600米的位置时,索南罗布又接到通知,要带领3名突击队员提前一天出发,打通“第二台阶”。
在珠穆朗玛峰8700米处的“第二台阶”,是登顶的最后一个难关,位于从珠穆朗玛峰的东北山脊攀登的传统登山路线上,是登顶和下撤的必经之路。它是一段近乎直上直下的冰壁,陡峭而光滑,几乎找不到任何攀登的支撑点。许久以来,“第二台阶”被各国探险家视为“不可逾越的”。
为了攻克这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中国登山队特意携带了一个由西安飞机制造厂专门定制、使用特殊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梯。在珠穆朗玛峰7400米至7500米之间,有一个出了名的“大风口”。在这里最大风速能把人吹跑,被视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第二个难点。当时负责把金属梯背上珠穆朗玛峰的大平措背着梯子爬过“大风口”时,基本上是走几步就要架起冰镐,喘着粗气休息一下。
第三次突击时,索南罗布带领包括大平措在内的其他3名突击队员,顺利在8600米的位置找到之前已经背上去的金属梯和中国测量队交给他们用来测量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红色金属测量觇标。
借助这个他们费力架设的金属梯,突击队第一梯队的4个人和第二梯队的5个人在1975年5月27日顺利登顶珠穆朗玛峰。
在登顶的9名队员中,潘多是唯一一名女性,她也因此成为我国首位从珠峰北坡登顶的女性。
作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一直以来都被世界各地的登山者视为终极目标。从1953年,人类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60多年来,众多勇士前赴后继。1975年,中国登山队的9名队员再次成功登顶,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其中名叫潘多的女队员成为世界上首位从珠峰北坡登顶的女性。
记者 史卫静
1975
5月27日
潘多登珠峰途中。
▲从珠穆朗玛峰顶下撤到珠峰大本营的潘多受到热烈欢迎。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